社区团购涉及到供应商、分拣、物流、仓配等众多环节,每一块成本投入都比较大,不大适合以往互联网的烧钱模式
历经半年疯狂的攻城略地之后,社区团购开始降火,团长陆续“消失”。
社区团购的模式2018年左右出现,每个小区有一个“团长”,在小区居民微信群里发布产品,以水果、蔬菜、牛奶等生鲜品为主,下单后隔天会配送到小区门口,居民自行领取。2020年开始,美团、滴滴等巨头纷纷杀入了这个市场,互联网大厂们加码社区团购,目前主要的参与者是滴滴橙心优选,美团优选,和拼多多的多多买菜。早期的创业公司里有十荟团和兴盛优选,都在今年获得了大额融资,阿里巴巴多次投资十荟团,腾讯则多次加码兴盛优选。
经过最近半年多的圈地阶段,存量市场(社区资源)基本已经被瓜分殆尽。同时,在快速扩张时,从数据上来看,公司已经对优劣社区做出了区分,搭建起精细化运营的模型。
这与市场中认为社区团购公司将在春节后再加码狂奔的判断并不一致。
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是,社区团购的BD开始大面积失业。
行业形势的变化与国家政策有极大关系——去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出台关于社区团购的“九不得”,对商品的分销模式、价格等做出明确规定,某种程度上终止了“明面”上的价格战。让互联网巨头过去进入新领域时擅长并惯用的手段失效,对价格的限制压缩了无序扩张的空间,精细化运营时代提前到来。
为了在社区团购这条赛道上继续保持头部序列,巨头们曾一度烧钱掠地。各大巨头不计成本与代价挖人。
对于这个民生行业来说,2021年的春节成为社区团购打仗掠夺城池的大好时机。
经过大半年的厮杀,入局社区团购的互联网巨头有了阶段性的成果。据《财经》报道,多多买菜、橙心优选和美团优选三家社区团购平台在去年12月的单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万。
春节确实是难得的机会点,节日期间普天同庆祝,民生生鲜需求量暴涨,且集中度高,也具备平台拉新和增长条件。“就地过年”的形势,甚至让社区团购公司大举“卡位”一线城市。
因此,春节对于不差钱的巨头而言,依然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毕竟,和真正的老牌劲旅兴盛优选、十荟团相比,这些巨头真正杀入赛道的时间也不足半年。
1月12日,多多买菜在上海开城,成为第一家在上海开设团购点的平台。之后,橙心优选开通了北京丰台、大兴两个区域。1月底,美团优选在北京开城。
但在一线城市大肆开仓的另一面是,春节前直到现在,巨头们亦在存量城市撤退大量的人员和点位。每天都有大量的BD和团长面临着失业。此外,从今年年初开始,这些团长有了任务量的考核,多位不同区域的团长表示,提高团长的准入门槛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实际上是,头部序列玩家在12月底便因一纸文件终止“烧钱”模式,跑步进入运营拐点。
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会议提出了“九不得”的要求,包括不得低价倾销、不正当竞争等。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企业悉数参与。
受此政策的影响,公开的价格战已经不被允许。这意味着,巨头们最大的优势——“钱”的作用短暂失灵了。
在去年社区团购跑马圈地的发展阶段,为了抢滩市场做大规模,所有玩家都在力争覆盖更多的点位。
一颗土豆,从地里到餐桌上,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他们共同构成了生鲜产业链。中国是人口大国,生鲜品是日常消费最大的品类这一,庞大的市场让这条产业链越来越专业、稳定,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互联网公司的新商业模式,想要加入,必须先交学费。
生鲜市场最大的特点是价格的不稳定,价格一天一变,甚至一天多变,即使农业已经开始机械化,靠天吃饭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户很难预测市场规律,价格由供需决定,产量高了,卖不出价;价格高了,产量没跟上。
互联网公司们能做的,一是通过大数据来预测订单数量,但社区团购不太依赖这一点,因为用户都是提前下单,根据订单量来采购。他们会将订单系统同步给供应商,系统里会实时更新订单数据。但问题依然存在,一位供应商提到,虽然订单量可以提前看到,他们同样也要提前进货、打包。
“有的时候系统显示,上午有200份订单,我可能会预判全天的订单是300-400份,但最后可能卖了1000份,就会出现货不够。有的时候是准备多了,没卖出去,就变成了损耗。”
由于生鲜行业的特殊性,在以往被重视的“下沉”县域市场,中部玩家最先扛不住了。“县域城市每个月GMV为200万左右,团长的佣金在整个成本占比是10%、仓配物流成本也是10%、运营成本大概是8%,但毛利营收16万左右,这么算下来,每个月会亏24万。”另外一位社区团购平台的联合创始人举例称。正因为如此,从去年年底,他们已经率先从县域级市场大撤退。
上述头部社区团购玩家的供应商称,去年春节之前,他“砍掉”了自己近一半的仓。撤退的原因无外乎亏损,而亏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是流量,有些是采销关系,有些是履约能力,有些是中心仓的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政策的影响以外,社区团购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的另一个因素是行业的特殊性。“社区团购涉及到供应商、分拣、物流、仓配等众多环节,每一块成本投入都比较大,不大适合以往互联网的烧钱模式。”
互联网公司们能做的,一是通过大数据来预测订单数量,但社区团购不太依赖这一点,因为用户都是提前下单,根据订单量来采购。他们会将订单系统同步给供应商,系统里会实时更新订单数据。但问题依然存在,一位供应商提到,虽然订单量可以提前看到,他们同样也要提前进货、打包。
“有的时候系统显示,上午有200份订单,我可能会预判全天的订单是300-400份,但最后可能卖了1000份,就会出现货不够。有的时候是准备多了,没卖出去,就变成了损耗。”
在打包环节,也已经出现了自动化的影子。在海吉星的多多买菜供应商的仓库里,一些品类,比如西蓝花的包装已经可以用机器完成,但依然需要人工配合。而更多的品类,由于外观差异,只能人工完成。
优化物流、仓储、配送流程可能是数字技术能发挥作用的地方,通过流程数据的采集、分析,实现精细化运营,降低履约成本。
目前,社区团购的竞争依然激烈,各家平台还在积极拓展市场,增加品类。售价上的补贴会逐步降低,但如果没有价格优势,吸引新用户和留存老用户又会变得困难。
科技公司进入菜市场已成定局,在流量拓展越来越艰难的今天,这个市场的开拓有其逻辑和市场前景,乐观预期,这个商业模式的兴盛或有可能为农业价值链条的进化贡献一份力量。
但现实的挑战也是具体的:零售价低于市场价,上游成本又增加了,社区团购业务短期内几乎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社区团购目前的主力战场在2线—3线城市,还在继续下沉,从各家平台订单增速可以看出,确实可以有效快速地获取下沉市场的用户。
但烧钱总有尽头,用烧钱换来的用户,忠诚度不高,会跟着补贴走。用户需要的是实惠、便利,但实惠与便利通常不可兼得,能做好一点就有足够的竞争力。互联网巨头们有资金、技术、数据,有线上、线下业态的互动,但基本的商业规律,就是最朴素的成本与价格。自古以来,卖菜是一个基本没有门槛的工作,但在今天,卖好菜,已经成为一个高技术含量的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