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新修订的饮料酒、白酒相关国家标准《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简称《白酒工业术语》)和《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简称《饮料酒术语和分类》)。
据了解,最新修订的《白酒工业术语》与《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清晰界定了清香、浓香、酱香等各香型白酒的工艺特征,并规定了白酒和饮料酒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饮料酒分类的原则。据了解,新国标将于2022年6月份开始实施。
随着更为严苛的新国标出台,是否意味着更多的白酒产品将失去“白酒”的身份呢?
在这个新标准中,“粮谷”为核心点。最新的《白酒工业术语》规定:
固态法白酒:不得使用粮谷食用酒精、其他原料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都只能使用粮谷食用酒精。
固态法白酒直接采用粮谷发酵,液态法和固液法白酒可采用食用酒精,但只能是采用粮谷食用酒精而非其他成分的食用酒精。
对“粮谷”的定义,《白酒工业术语》也有解释,指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同时,明确了粮谷的定义中不包括薯类。
也就是说,原先那种采用薯类发酵酿造的食用酒精,今后不能被液态法、固液法白酒所采用。而在老版的国标中,是没有这样的限定的。
总结两点,其一,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将明确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其二,调香白酒被划入调制酒分类,从白酒品类中剔除。
尽管目前白酒企业在食用酒精的使用上与新国标冲突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一个关乎“白酒”身份的更大的矛盾点正在袭来。
如果使用非粮谷类食用酒精的话,将被归为配制酒,但这只是第一关。第二关更为严苛,那就是关于使用香精、香料等添加剂的规定。
传统意义上的固态法白酒,其通过发酵而产生自然呈香成分,从而“香气优雅”,但是调香型白酒则由于自身呈香物质不足而人为添加了香精香料。按照新的国标,这类调香酒将被归入“配制酒”的范畴,而不能被称为“白酒”。
据了解,调香型白酒多为液态法酿造——液态法生产的白酒缺少其中一些关键的酯醇,使得其在香气、口感上和传统固态法生产的酒相差太远。这样就导致企业必须人为添加各类模拟自然呈香的添加剂,以达到固态法白酒的呈香效果。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调香酒,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出来。
液态法、固液法白酒或将是使用香精、香料的重灾区,那么现有白酒产能中,这两种制造方法的白酒占据多大比例呢?
实际上,因为欠缺权威统计,业界对此说法不一。知名酱酒专家周山荣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3两粮1斤酒”的“液态法白酒”,业内有人认为可能高达总产量的95%。
白酒新规一出,《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其属于配制酒。有些企业采用粮谷酿造的酒作为基酒,与用薯类生产的食用酒精勾兑,降低成本。而根据新的国标,这样生产的酒将被划入配制酒行列,不再算是白酒。这一条规定就把白酒的价格门槛给拔高了,你以前喝的便宜酒,以后也就不能称之为白酒了。
那么常见的调香酒产品都有哪些?仔细观察一下瓶身上的配料表就能一目了然。比如,常见的大众白酒,牛栏山陈酿酒以后就不再属于白酒范畴了。看看配料表,含有“食用香料、液态法白酒”,所以在2022年6月份之后若要再生产就需要更改酒名。
就是说,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或多或少加了食用酒精或添加剂的中低端白酒,在标准生效后,都将摇身一变,从白酒变成酒精饮料——配制酒。
但话说回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作生产酒精酒和勾兑酒的厂家并不少,届时怎样调整,还得等到明年6月份,白酒新国标正式实施后。但不可否认的是白酒新国标对行业而言,是一次良性的大洗牌,有利于清理行业乱象。对消费者而言,消费权益可以得到很大的保障。
而对超市来说,这也将是在明年6月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了。不管现有酒精饮料品质如何,不管现有酒精饮料单价高低,每个品牌都有其忠实的顾客消费群体。但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媒体宣传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这些酒类的销售是否有影响暂时还不能下定论,但是,引进新品,培育新品一定这一年经营酒类要做的事,做到与政策同步,与消费趋势同步,一定是个正确的选择。
电话:010-8539 8569
邮件:zszczc12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