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传统的经营方法在新形势下已然失效,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更像是商家的自演自赏,对业绩毫无帮助。传统商超迫切需要重构人—货—场的联系,来适应新的环境。
01
经营
从‘以商品经营为核心’向‘顾客经营和商品经营的双核模式’升级。
传统模式,商超的经营核心是商品, 关注的重点是找到更有竞争力的商品并把它们销售出去,需要紧紧盯住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售价是多少、毛利有多少、订多少货、陈列在哪里、什么时候做促销等等。
如今,经营商品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做好顾客经营。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顾客来自哪里?不同性别的顾客占比是多少、不同年龄阶段的顾客占比是多少、不同收入水平的顾客有多少、主力顾客的消费需求有哪些、有什么样的消费习惯等等。
清楚地知道我们的顾客画像,以顾客为零售活动的中心,紧紧围绕让顾客买得到、买得好、买的方便、买的放心、买的开心的经营理念,据此引进适销对路的商品,制定相应的售价、毛利、陈列、促销、服务等经营策略,满足顾客消费需求,必然会为业绩的持续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02
运营
从传统的线下运营向线下线上运营相结合转型。
疫情期间,全城封控,政府要求商超只能对接社区团购而不能接待零散顾客,一时间卖场门可罗雀,传统依靠商品特价吸引顾客到店购物的招数瞬间失效,销售几近腰斩。
而以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为代表的新零售、电商企业,因线上运营成熟、能提供到家服务等优势,业绩却成近5倍的增长。
虽然随着疫情的稳定,大部分地方都已解封,人们的工作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但经此一“疫”, 只有线下经营的模式如瘸腿走路,踉跄费力;传统商超急需线上运营这只脚助力奔跑、振翅高飞。
线下着力于商品展示、品牌宣导、顾客体验、售后服务等方面,同时为线上业务的开展提供人员、仓储、拣货、配送等支援;线上则发挥数据收集、顾客分析、精准营销、顾客互动的作用,与线下形成合力扩宽宣传和销售渠道,让商品信息和品牌价值更精准更清晰地触达顾客。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可以突破门店面积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的业绩天花板,是零售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商家转型的必然选择。
03
宣传
宣传方式由DM单向社群营销转变。
传统商超在做一档促销活动时,往往是通过派发DM单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但DM单具有:费钱(印刷DM单费用)、费力(需耗费较多人力派发)、耗时(印刷、派发需要时间)、响应速度慢(从设计到派发完成时间较长)、污染环境、转化较低等不足,已难以在新形势下起到将促销活动有效触达到顾客的作用。
与DM单相比,社群营销则有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图文、短视频、直播等)、信息丰富、反应速度快、营销精准、省时省力、绿色环保,节约印刷成本和派单人力成本等优势。特别是借助如今火爆的短视频和直播形式,其商品信息丰富度和成交效率是DM单所无法比拟的。
04
服务
由到店服务延升至到家服务。
传统的服务是基于顾客到店后为其提供位置指引、商品介绍、买单、打包、退换货等服务,整个成交链路在店内发生、完成。但疫情期间小区的封控以及快节奏的生活让有些顾客不能到店或不想到店,这就需要商家能够提供准时、可靠的到家服务,
到店服务的优点是可以提升顾客的体验感(触摸、观察、试吃、试用)、给顾客可信性(亲眼所见、亲身感受)和即得性(看见即可购买);到家服务的优点则是高效性(高效匹配顾客需求)、便捷性(顾客选择商品、获取商品、付款省时省力)。两者互相配合双线开展既满足了顾客需求,又为商家提升了销售和口碑。
05
商品结构
收缩非食品类,强化生鲜品类、民生品类。
疫情期间,各商超非食品类、百货品类的销售下滑严重,但生鲜品类和米面粮油调味料等民生品类却增长迅猛。一方面是由于非食品类其标准化耐储存的特点容易被电商分流;另一方面是疫情的影响导致部分消费者在消费方面更加保守,更倾向于只购买基本满足生活所需的生鲜类、民生类商品。围绕消费者需求,商超一方面需要对非食品结构进行梳理调整,优胜劣汰、加速迭代升级;另一方面需扩充生鲜SKU和陈列面积,以生鲜品类作为门店经营的突破点。
06
支付方式
由现金支付向电子支付转变,由人工收银向自助收银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支付和自助收银系统为购物结算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便捷的服务,一方面它大大降低了现金结算产生的差错率,为超市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它让顾客有更多的支付通道,大大节约顾客排队付款所需要的时间。
作者:漆神海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