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消费主力军数量下降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零售企业均在正常运营,但由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尤其是各大中心城市倡导就地过年,非必要少出行、少流动,导致三、四、五线零售企业不同程度损失了一定的消费主力。
消费者购买特点的变化
疫情之下,顾客到店次数的频次下降,但是会激发潜在购买需求,尤其是高频刚需品类。对非刚需的食品、非食品类的需求和购买欲下降。所以在近半月里我们要少推生鲜爆款,优先做杂货、非食品类的年货特卖。
线上渠道运营需成为超市企业应急运营的必备能力
去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一些没有线上运营平台或小程序等渠道的零售企业,要么选择暂停营业,要么临时抱佛脚入驻一些线上巨头平台。但是,当下零售企业已建立了完善的线上运营平台和社群,拥有成熟的到家业务和配送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我们的风险,增加竞争和盈利优势。
防疫风险
很多超市口罩、测温枪、防护服、消毒水等物质储备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加上顾客抢购,造成员工、顾客感染的风险加大,一旦有顾客或员工感染,门店就面临关门的风险。
现金流
很少有零售企业有近3个月资金的支出储备,如何快速解决现金流是当务之急。
成本风险
房租不会再下降,疫情之下,公司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人工成本略有上升,公司预算费用需重新调整。
用工荒
基于疫情的影响,辞职潮和裁员潮有可能同时发生,用工人员会出现短暂波动,用工缺口大。
客流量
面对面接触式购物受限,对大型购物中心及街边店影响较大,社区店相对影响小,做好与客户的社区对接布局。
库存清理
基本顾客以生鲜、消毒、米面油等民生必须品为主,但其余商品会受影响,要确保高需求商品不断货才能有效确保资金回流,同时要开始和供应商一起想办法,处理积压的礼品。
加强资源整合
与其减员增效,向内要求,不如拓展思维,加强对外合作,联盟发展,通过联盟降低采购成本,通过联盟加强信息的共享;加强与厂家、经销商的合作,做好民生商品和急需商品的供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保障供应,货源的多样化,除了对于超市销售来说,更有降低消费者焦虑、紧张的情绪。一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单日采购,相应增加补货次数,保证台面售卖商品的充足。
保证供应的同时,还要注意生鲜品类具有高频、刚需、短保的属性,顾客不会因为超市提前做爆款营销而进行大量囤货。所以我们在春节前可以放心大胆的做生鲜营销,但是一定要保证生鲜商品的品质,因为生鲜经营的核心一方面是优质货源供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以及与其他品类配合产生的聚客力。生鲜价格的浮动也会影响消费者情绪,尤其现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杜绝哄抬物价,尤其价格敏感商品。
基于顾客宅家烹饪需求,增加烹饪、营养关联引导;并多用图文POP张贴,减少售货员与顾客间的“嘴说耳听”;推出引导方案下的组合产品销售,尤其是跨品类的组合,降低顾客选货时间与路径。
引导理性消费
疫情期间,门店应安抚消费者恐慌情绪,增加商品供应和上货次数打消消费者顾虑。增加pop、广播等多种形式倡导消费者根据生活所需购买商品,不要盲目囤积。
受供应链影响,不少商品价格会上调,消费者肯定难以理解,超市比较难解释,适当告知顾客上涨原因,呼吁理性购物。
安全防护
为了杜绝聚集、让来店居民快速完成购物以缩短滞留超市时间,称重销售为主的生鲜加大各科食材的份化(包盒或装袋,控制一个重量或数量区间),按份销售并预先贴结算码;比如蔬菜的份化并称之后弄贴好码、瓜菜或白菜等大型菜切份并包保鲜膜和贴码;肉禽蛋、水产、熟食、主食等份化并预贴称重码销售,贴码的生鲜产品一定要明示拿回家后的存放条件和储存期;
取消散干货、散杂粮、散干坚果的散陈,以贴码小包装为主陈列销售。暂停居民自带袋包行为,临时取消收费一次性塑料袋收费、做好消毒并免费提供。
做好一线超市人的安全防护,严格进行相关防疫消毒工作,保障消费者及员工的安全。
理解工作
这种特殊时间,很多超市人都坚守工作岗位,除了工作压力更有心理压力。不奢望有何优待,只求少一分苛责,多一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