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商品流通的产业链中,采购人员是从外部获得资源,用以支撑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岗位。尤其作为产业链的末端,零售业经营的核心是“商品”,而采购是这个核心的打造者。以下所述,仅代表业内部分企业出现的情况,就采购管理的四个误区做个分享。
如果这么理解,那就大错特错啦!门店品类管理体系是有采购部门搭建的,配置哪些品牌,引进哪些商品,从哪里引进,进价谈判,售价制定,甚至放在哪节货架上去售卖,都是采购说了算。他们拿着企业的资金去做生意,盈亏全由他决定,如果认为采购就是个进货的,你说你,傻不傻?或者有人说啦,我们公司从来不这么认为。但是在你的企业中,为什么采购只会拿着门店的补货单去市场进货,谈及公司战略、门店经营定位、品类管理却是一脸的茫然,商品结构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举手无措呢?采购部门人员不多,却是企业中出类拔萃的精英,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从这支队伍的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决心,才能培养出一支精兵。
做一名合格的采购,一定要懂得品类管理。不同的门店,业态定位不同,3000平米左右的店是综合生活超市业态,1000平米左右的店是社区生活超市业态,300平米以下的店是便利店业态。不同商圈的门店经营定位是不同,是做精品超市,还是做精致超市,是做高端店,还是中高段、还是中低端的店,这并不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意志,需要根据商圈的消费层次来确定,而消费层次的高低,也并不是单纯的以收入高低决定的,还有个重要的参考“消费意识”,一般中青年人群是这个社会消费的主力军,收入高,爱体验,敢消费,是要侧重考虑的。门店主要想做商圈内哪部分人的生意,就确立这部分顾客为“目标客群”如果没搞清楚目标客群是谁,根本就谈不上“品类管理”。
先不要急着评价这个问题太弱智。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所有的管理者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到一些经营知识。商品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最好。商品SKU定编是超市良性经营的基础,商品SKU太少顾客选择余地肯定有限。
商品SKU太如果太多,一不利于顾客的选购,达不到提升销售业绩的目的。二单品太多必将大幅增加经营成本,占用货架位置、占用仓储位置,让门店的空间更加紧张,这些商品都是有进货成本的,资金的占用造成周转效率更低,甚至会产生大量的临期滞销,让企业亏损更多。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我都知道啊,老话题没营养。从我们咨询顾问调查来看,国内大部分超市对卖场动线布局、品类落位、商品关联、货架空间使用,SKU定编等工作,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更多超市依赖于供应商给配置商品,采购自身对商品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依然不足,造成门店SKU过大,畅销品不足,滞销品库存较大,周转缓慢。虽然这个题目是个老话题,但是很多企业都需要反思。
理论上来看,先把销售最差的商品淘汰掉是很正常的。其实,末位淘汰法更多适用于人力资源的绩效激励,并不适用于商品汰换工作,过于简单粗暴。在商品结构体系中,每个类别下都是有品牌配置的,高端的品牌做形象、中端的品牌做销量、低端的品牌做补充。从品牌配置中,高端品牌的销售是最差的。如果用末位淘汰的方法,高端品牌下的商品将会率先被淘汰,而这部分商品是一个类别下价格带的顶端产品,被淘汰后,价格带宽度肯定就收窄啦,整个门店的经营档次逐步下滑,有消费能力的人进店买不到东西,低端商品不断引进,一个 “低端超市”慢慢形成,整个门店的形象、定位等战略方向,将会被扭转。
来客数很多,但客单价却很低,这是中低端超市的普遍表现。那商品汰换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商品汰换在不影响商品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价格带的顶端和末端商品销售不理想,可考虑替换同档次的商品,却不能直接被干掉。